泰平研究 | 泰国投资实务之公司收购的方式及流程

引言

投资新设与股权收购是外国投资者拥有或取得泰国境内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和其他权益的主要方式。

与新设企业相比,股权收购存在以下主要优势:1、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本地优势,业务开展起点较高;2、行政操作程序相对简便;3、可保障业务和人员的稳定性,减少业务资源、重点客户与核心人员的流失;4、相对快速的获得投资回报。

因此,本文拟对收购泰国公司的方式与流程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广大海外投资者参考。


一、 主要收购方式

在泰国,收购公司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是资产收购(Asset Acquisition) 和股权收购(Shares Acquisition)。
《外商经营法》是外国企业在泰国进行并购交易时应当首要考虑的关键法规。该法案限制和禁止外籍人员和外国公司从事某些商业活动,其中包括泰国的大部分服务行业。

其他规范收购行为的法律规则,散见于泰国《民商法典》《公众有限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和《贸易竞争法》。


01
股权收购

股权收购是企业在收购目标公司时最常采用的方法,即公司A购买公司B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在这种情况下,商事主体的责任仍由公司B承担,但公司A作为新股东将取代原股东,获得对公司B的管理权。


02
资产收购

若收购方不希望承担目标公司的潜在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往往会选择采取资产收购的方式,因为法律和税务负债通常不会随着业务或资产转移,仍由目标公司承担。

例如,当公司A收购了公司B的一家工厂,包括工厂及其所在的土地,那么公司A仅需要承担与该工厂和土地相关的所有责任。如果该土地已被抵押,公司A将取代公司B成为新的抵押人。


03
收购上市公司

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收购。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购买股份获得对目标公司的重要控制权(Substantial Control),从而主导目标公司的运营。但此类收购方式将受到《证券交易法》(B.E.2535)的严格监管,以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根据《证券交易法》(B.E.2535)第246条的规定,任何个人或实体,如果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或证券(无论增持或减持),且拥有投票权的比例达到或超过总投票权的5%,则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此报告必须在购买或出售股份/证券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目的在于披露通过持有可转换证券所获得的控制权变动,这对投资者而言是做出决策所依据的重要信息。

此外,《证券交易法》(B.E.2535)第247条进一步明确了业务控制权的问题:任何个人或实体,如果直接或间接实施购买、获取或任何其他行为,导致其本人或通过他人持有的该业务的证券投票权总和达到或超过全部投票权的25%,则将被视为出于控制业务目的而持有证券,因而须遵守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二、 主要收购流程

收购公司的流程将基于以下两种情况而有所不同:直接收购(1-on-1)与拍卖收购(Bidding/Auction)。


01
直接收购

直接收购公司(1-on-1):指只有一个收购方希望收购目标公司,且没有竞争性拍卖。该过程的主要步骤如下:

  1. 规划与启动交易;
  2. 初步收购提议;
  3. 正式收购提议;
  4. 风险评估,对目标公司进行法律、财务、税务、环境等方面的尽职调查;
  5. 谈判;
  6. 完成收购交易。

02
拍卖收购

拍卖收购与直接收购的主要区别:拍卖式收购是两个及以上的竞标方,竞价购买目标公司。主要流程如下:

  1. 规划与发起交易;
  2. 初步正式提案;
  3. 首次提交意向书;
  4. 第二次报价;
  5. 谈判;
  6. 总结与交易阶段。

三、 法律尽职调查

目前来说,外商在泰国进行的收购多为非上市级别的私人股份或资产交易,并且此类交易活动的商谈与履行主要依赖于双方当事人谈判达成的交易协议的条款。

因此在交易前,收购方需要委托专业律师开展尽职调查,以识别目标公司或交易的潜在风险,对于收购中涉及的交易文件,也应谨慎设计并包含重要的赔偿和保证等条款。

在此过程中,法律尽调报告与风险评估需要同时进行,因为风险评估需要在了解公司法律状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最初商定的价格不断被调整,甚至在评估后,因最初的交易目的无法实现而终止收购。

一般情况下,针对公司收购的法律尽调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公司经营状态
  2. 重大合同
  3. 许可与资质
  4. 知识产权
  5. 保险
  6. 环保
  7. 劳动用工
  8. 重大纠纷
  9. 商业规划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