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存档:Legal Insights

泰平研究 | 外汇出入泰国的法律指南:制度概览与实操规范

引言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外汇管制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手段。外汇管制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汇率,抑制资本外逃,以及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

泰国作为亚太反洗钱组织(APG)的成员国,承担着有效防止并打击洗钱、资助恐怖主义等行为,依照国际标准接受评估的相关义务。

为此,泰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与程序,要求任何将货币汇出或汇入泰国的行为都应当合法合规,并赋予政府机关监管跨境资金流动的权力,从而严厉惩治货币在汇出或汇入泰国时出现的违法行为。


01
监管框架

1. 主管机构及其职责

  • 财政部:负责制定有关外汇管制的部级法规及相关规范。
  • 泰国央行(BOT):财政部长授权泰国央行根据《外汇管制法》执行相关事务。泰国央行负责制定监督国际资本流动、外币业务及外币交易的规范与操作程序,以维护泰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 海关总局:非法携带货币出入境时,海关总局有权依法行使其执法权力。
  • 获相关许可的法人:(获准从事外币支付相关业务的商业银行或特定法人实体)负责审核具体交易申请及相关交易文件。

2. 主要适用法规

  • 《外汇管制法》(B.E. 2485)
  • 《海关法》(B.E. 2560)
  • 《反洗钱法》(B.E.2542)
  • 《财政部公告:关于外汇管制事项》
  •   根据《外汇管制法》(B.E. 2485)颁布的《第13号部级法规》(B.E. 2497)
  • 《外汇管制官公告:关于从事国际汇款代理业务的标准与操作程序》
  • 《部级法规:关于将货币、外币及可转让票据汇出或汇入境内标准》(B.E.2559)
  • 《外汇管制官公告:关于外汇兑换标准与操作程序》

02
携带货币出入境

根据泰国《外汇管制法》及相关部门公告,携带现金(纸币或硬币)出入境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币种 货币流向 描述
泰铢 出境 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越南及中国(仅限云南省 450,000泰铢<金额≤2,000,000泰铢:

须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

金额>2,000,000泰铢:

须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且须取得外汇管制官员的许可。

其他国家 50,000泰铢<金额≤450,000泰铢:

须取得外汇管制官员许可。

金额>450,000泰铢:

须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并取得外汇管制官员许可。

入境 金额>450,000泰铢:

须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

外币 出境 金额>15,000美元或等值:

须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

入境 金额>15,000美元或等值:须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

03
资金汇入 & 汇出

泰国法律明确规定了获准从事外币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或特定法人在资金出入境泰国时应负有的“职责”,即交易人申请兑换外币时,被授权的特定法人或商业银行须负责审核申请并向其提供相关凭证。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法律针对外汇兑换及资金出境,依据不同交易目的,设定了多种适用框架和规定。广大海外投资者在从事上述交易时,应结合自身实际,识别具体的合规风险。

相关规定主要如下:

1. 资金汇入/INFLOW

程序 具体内容
资金汇入 原则上,泰国公民可无限额地将资金汇入泰国。
通知 商业银行在收到汇款后,将通知客户资金已到账,并由客户选择收款方式。 出售外汇,并兑换成泰铢
将外汇存至外币存款账户(Foreign Currency Deposit,   FCD)
出具交易凭证 完成上述操作后,商业银行有义务向客户出具交易凭证。
注:根据泰国银行工作人员的说明,针对外国人,汇款入境泰国并无金额限制,也无需办理特别手续。因此,资金入境泰国主要受限于资金来源国的监管要求。

2. 资金汇出/OUTFLOW

事项 具体内容 具体情形
泰国央行批准 原则上,泰国公民可将外汇汇出境外用于任何目的,但以下情况须事先取得泰国央行批准(实际操作中需通过商业银行提交申请)。 1. 在国外进行泰铢买卖
2.买卖黄金
3.数字资产交易
4.向外国人(自然人或法人)出借泰铢注:基于泰国政策因素,上述情形中的“外国”不包括泰国相邻国家。
额度限制 对于特定情况,法律明确规定了外汇额度。 向国外个人无偿汇款,总额不得超过每年50,000美元或等值金额。但给予在国外永久居住的家庭成员或亲属的无偿款项,或向公益事业的捐赠,则不受额度限制。(依据《外汇管制官公告》第16条)
向居住国外的个人支付款项,且不通过投资代理机构,总额不得超过每年5,000,000美元或等值金额。若未遵守所规定的交易规则及程序,外汇管制官员有权视情况撤销申请或通知书。
提供交易相关文件 客户无需提供交易文件 若汇出金额<20万美元(或等值金额),商业银行无须要求客户提交交易文件。
若汇出金额≥20万美元(或等值金额),且属于“KYB(Know Your Business)”程序合格的客户(即银行充分了解客户及其业务及风险),则商业银行亦无须要求客户提供交易文件。
客户应当提供交易文件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商业银行则有义务要求交易申请人提交与交易相关的证明文件。
商业银行审核义务 在办理上述交易时,商业银行必须充分确认客户申请购买外币的用途真实且符合所申报的目的。
若法律规定须提交相关交易文件,商业银行应审核确认该文件真实、正确且完整,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措施。
为完成初步审查,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客户补充提供相关文件。
注:所有涉及资金出境的转账交易,均须向商业银行如实报告交易事项、交易目的等详细信息。(依据《外汇管制官公告》第44条)

04
合规风险

实践中,外汇相关的合规风险主要见下表:

相关法条 违法行为 法律后果
《外汇管制法》第8条 违反或未遵守根据本法颁布的部长令、公告或命令。 不超过20,000泰铢罚款;或
不超过3年监禁;或
罚款与监禁并罚。
《外汇管制法》第8条之二 非法进出口货币、外币或可转让票据。 视为海关违法行为,适用《海关法》中的处罚措施,如扣押、没收及刑事追诉。
《海关法》

第242条

任何人未经海关人员许可,擅自将未完成海关手续的物品进口入境或出口出境,或擅自将物品从运输工具、保税仓库、监管仓库、安全仓库、许可码头或保税区内搬运出境。 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款相当于该物品价格(含关税)四倍,或并处罚金与监禁,并没收该物品,无论是否对当事人作出有罪判决。
任何人企图实施前款所述违法行为者,适用相同刑罚。
《反洗钱法》第3-6条 涉及外汇违法或与上游犯罪相关的洗钱行为(如违反海关法的走私行为)。 构成洗钱罪,适用相应刑罚,例如自然人可被处以不超过10年有期徒刑,或不超过200,000泰铢罚款,或二者并罚。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

新规速递 | 泰国卫生部发布新公告严格管控“大麻花穗”

泰国卫生部于2025年6月25日发布《管制药用植物(大麻)公告》(2025),该公告自刊登于《泰王国皇家公报》次日起正式生效。

公告的核心内容是将“大麻花穗”列为管制草药,旨在将大麻的使用严格限于医疗健康与学术研究用途,并防止其被滥用于其他非法目的。此次公告同时废止了原2022年版本的《管制药用植物(大麻)公告》,并再次强调目前尚无专门法律对大麻使用进行规制,因此有必要出台此项管制措施。

对有意以商业目的研究、出口、销售或加工大麻花穗的个人或机构,必须依据《卫生法》第46条规定申请许可证,并遵守本公告所列全部条件,包括:记录原料来源、用途及库存数量,向主管注册官提交报告等。此外,商业销售或加工大麻花穗者,仅限向同样持有第46条规定的许可证的对象进行交易。大麻花穗来源还必须通过泰国传统与替代医学司的良好种植与采收规范(GACP)认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严禁在营业场所销售用于吸食的大麻花穗,除非是医疗专业人员用于为患者进行治疗。同样,禁止通过自动售货机、电子渠道或计算机网络等方式销售,并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性广告。

本公告还明确规定,禁止在以下场所销售大麻花穗或将其衍生产品用于商业用途:寺庙或其他宗教仪式场所、宿舍、公共公园、动物园及游乐园。但若为医疗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的情况下,允许向特定人员销售大麻花穗,且必须在处方中注明必要剂量与使用期限,每次使用量不得超过三十天。此前已经取得相关许可的经营者,也必须遵守本公告中新设的全部条件。本公告由泰国卫生部长宋萨克·帖素廷签署。

参考:《管制药用植物(大麻)公告》(公元2025年)全文如下(非官方中译本,仅供参考)

 

泰王国卫生部

《管制药用植物(大麻)公告》

佛历2568年(2025)

_______________

泰国卫生部于佛历2565年(2022)11月11日发布的《管制药用植物(大麻)公告》将大麻列为具有研究或经济价值的管制草药。但由于目前尚无专门法律对其特定用途予以规制,可能造成大麻被滥用于非预期目的,因此,为符合当前形势,应当对大麻的使用设立监管机制,以此防止大麻花穗部分被滥用于非药用及研究目的。

依据《泰国传统医药智慧保护与促进法》之第四条第一款、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五、六款规定,经传统医药智慧保护委员会建议,特由公共卫生部长公告如下:

第一条 本公告自刊登于《泰王国皇家公报》次日起正式生效。

第二条 撤销泰国卫生部于佛历2565年11月11日发布的《管制药用植物(大麻)公告》。

第三条 将大麻植物(Cannabis,Cannabaceae科)之花穗部分列为管制草药。

第四条 任何人拟对管制草药以商业目的进行研究、出口、出售或加工,必须依据《卫生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取得许可,且持证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持证人须具备草药的来源、用途及库存数量等相关证明材料,并将其保存在营业场所,依照总干事公告规定的形式定期向登记官报告。

(二)出口商于每次出口前,须向许可机关报送出口详情,申报格式应依照总干事公告之样式。

(三)禁止向非持证人出售管制草药,购买管制草药的权利人仅限于根据《卫生法》第46条获得许可的个人或单位。

(四)销售或出口之草药,必须符合经泰国传统与替代医学司认证、“良好农业与采收规范”(GACP)单位所制定的标准。

(五)禁止在营业场所销售供吸食之用的大麻草药,但以下执业者可基于治疗目的向患者销售,不在此限:具有《医疗职业法》规定之资格的医疗执业者;具有《泰国传统医学职业法》规定规定之资格的泰国传统医学执业者;泰国传统医学复合执业人员;登记在案的民间医生;依《医疗艺术职业法》合法执业的中医执业人员;依《牙科职业法》合法执业的牙科从业人员。

(六)禁止通过自动贩卖机(Vending Machine)、电子平台或计算机网络销售管制草药或其衍生产品。

(七)禁止通过任何形式或任何渠道以商业目的针对管制草药发布宣传广告。

(八)禁止在以下场所出售管制草药或其衍生产品:

  1. 寺庙或用于宗教仪式之场所;
  2. 依法设立之宿舍;
  3. 公园、动物园和游乐园

根据本公告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以商业销售管制草药不包括以下情形:向持有以下执业资格之人员开具处方的个人销售者:医疗执业人员;泰国传统医学执业人员;泰国传统医学复合执业人员;登记之民间医师;中医医疗艺术执业人员;药剂师(依据《药学职业法》);牙科执业人员。

上述销售行为应为医疗用途。依本公告第四条第一款第(五)项所开具之处方,其剂量或数量应以治疗需要为限,使用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五条 在本公告生效前,凡已根据《卫生法》第46条取得许可者,若其许可内容涉及本公告所列之“管制草药”部分,自本公告施行之日起,须遵循本公告第4条规定的全部条件。

第六条 有关报告格式、出口申报表、处方格式,依卫生部总干事公告规定之样式执行。

佛历2568年6月25日

Mr. Somsak Thepsutin

泰王国公共卫生部部长

泰平研究 | 企业东南亚出海实务之泰国个人数据保护法(PDPA)框架下的数据跨境

引言


在数字全球化的时代,跨境传输个人数据已成为国际商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在此类情境中保护个人数据的需求,泰国《个人数据保护法》(“PDPA”)建立了一套关于个人数据跨境传输的严格法律框架,并就相关违法行为规定了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因此,涉及跨境数据传输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身份为数据控制者或数据处理者—均应全面审查自身的数据传输机制,确保具备合法依据、采取适当保障措施,并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制度。

本文拟就泰国PDPA下跨境传输个人数据的相关合规要点进行简述。


01
法律框架

1. 主要监管机构

  • 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 (The Ministry of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MDES”)
  • 个人数据保护委员会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ttee, “PDPC”)
  • 个人数据保护委员会办公室(Office of the PDPC, “Office”)

2. 主要适用法规

  • 《个人数据保护法》(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2019, “PDPA”)
  • PDPC《关于依据<个人数据保护法>第28条规定跨境传输个人数据的保护标准的通知(2023)》(“第28条通知”)
  • PDPC《关于依据<个人数据保护法>第29条规定跨境传输个人数据的保护标准的通知(2023)》(“第29条通知”)
  • PDPC发布的其他相关通知

02
关键概念与适用

 

1. 关键定义

根据PDPA第6、第26条规定:

  • 个人数据:指可直接或间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有关信息,但不包括已故者的信息;
  • 个人敏感数据:种族、民族出身、政治观点、宗教或哲学信仰、性行为、犯罪记录、健康数据、残疾、工会信息、遗传数据、生物识别数据,或由PDPC规定的以同样方式可能影响数据主体的其他数据。
  • 数据控制者:指具有决定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或披露之权力和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 数据处理者:指非数据控制者,但依照数据控制者的指令或者代表数据控制者对个人数据进行收集、使用或披露的自然人或法人。

2. 适用范围

根据第28条/29条通知第3条规定:

2.1.  “发送或传输个人数据”:指由个人数据的发送方或传输方以实体方式或通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向个人数据接收方发送或传输个人数据的行为。

2.2.  不属于“发送或传输个人数据”的情形

  1. 数据中转:作为数据中转站的中介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接收;或
  2. 数据存储(第三方不可访问):以临时或永久形式进行数据存储,且外部主体(除数据发送方及其人员、雇员或承包商以外的主体)不可访问该等个人数据。例如,通过国际网络传输数据或通过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系统发送数据,并且仅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或其人员、雇员或承包商在受技术措施或法律条件约束下能够访问该等个人数据的情形。

03
正当依据

根据PDPA及第28/29条通知的相关规定,数据跨境的正当依据主要有以下四类:

  1. 充分个人数据保护标准/Adequate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Standard
  2. 约束性公司规则/Binding Corporate Rules, BCRS
  3. 适当保护措施/Appropriate Safeguards
  4. 法定豁免情形/Exceptions

04
正当依据之充分保护标准

1. 适用情形

根据PDPA第28条规定,数据控制者将个人数据传送至境外,接收个人数据的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应满足“充分个人数据保护标准”。

2. 合规要点

2.1.  应获得PDPC关于保护标准充分性的决定

  • 根据PDPA第28条第3款规定,若收个人数据的目的国或国际组织的数据保护标准的充分性存在不确定性,应提交PDPC决定。
  • 根据第28条通知第8条规定,向PDPC提出充分性的决定申请时,Office可采取以下任一方式:(1)受理数据控制者提交的个案申请;或(2)由Office自行收集资料并提出申请。
  • PDPC则有权:(1)进行个案审查并作出决定;或(2)发布具备充分个人数据保护标准的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名单(截至目前,该项白名单尚未正式公布)。
  • 复核程序

如有新证据显示接收个人数据的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已建立起充分的个人数据保护标准或在其他适当情形下,Office有权请求PDPC对其原有决定进行复核。

2.2.  充分性标准的认定因素

  • 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应具备与PDPA保护水平相一致的法律措施或机制,以保障个人数据安全。其中,应包括数据控制者需承担的如下责任:(1)采取适当安全措施;(2)提供可依照数据主体权利执行的个人数据保护措施;以及(3)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措施。
  • 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已设立主管机关或机构,并赋予其执行个人数据保护相关法规的职责与权限。

05
正当依据之约束性公司规则

1. 适用情形

泰国境内的数据控制者或数据处理者,已就数据跨境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政策(约束性公司规则, BCRs,且接收数据的外国数据控制者或数据处理者与其属于同一关联企业或企业集团,并旨在共同经营该等企业或企业集团之业务。

2.  合规要点

2.1.  获得Office认证(certification)

BCRs必须提交至Office进行审查和批准。提交方式包括直接提交、邮寄或电子渠道。

2.2.  法律效力与可执行性

  • BCRs必须在同一企业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或相关自然人或法人)内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可执行性。
  • 必须符合泰国PDPA的规定,并约束所有参与数据传输的员工、雇员和承包商。

2.3.  数据主体权利与投诉机制

BCRs必须明确包含:

  • 数据主体根据PDPA享有的权利。
  • 数据主体就跨境数据传输提出投诉的机制。

2.4.  数据保护与安全措施

实施符合PDPA标准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

  • 最低限度的安全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
  • 数据泄露通知程序(在发现后72小时内)。

2.5.  操作要求

对于数据处理者:

  • 仅按照数据控制者的指示处理数据。
  • 协助数据控制者响应数据主体的请求。
  • 在合同终止时返还、删除或匿名化数据。

对于数据控制者:

  • 确保数据接收方遵守PDPA原则(如目的限制、数据最小化等)。

2.6.  救济与责任

BCRs必须为数据主体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并明确非法数据传输的责任。

2.7.  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BCRs可参考公认框架(如东盟示范条款、欧盟标准合同条款),但必须确保符合PDPA要求。


06
正当依据之适当保护措施

1. 适用情形

1.1.  接收数据的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未获得PDPA第28条要求的个人数据保护标准的充分性认定;或

1.2.  不存在经Office认证的BCRs。

2. 合规要点

2.1.  适当保护措施的形式

必须符合以下形式之一:

1) 标准合同条款(SCCs)

经PDPC认可的跨境数据传输条款(如东盟示范条款、欧盟SCCs或PDPC规定的其他格式)。

2) PDPC认证

开展数据跨境的数据控制者/处理者就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及披露取得PDPC认证。

3) 政府间具有法律效力且可强制执行的协议或文书

泰国国家机关与外国国家机关之间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且可执行的法律文书或协议,其内容载明有关个人数据保护的规定。

2.2.  必备条款

被PDPC认可的适当保护措施的核心要求为可执行性数据主体权利安全保障,旨在确保合同条款能为数据跨境提供等同于PDPA的保护水平。原则上须涵盖以下内容:

1) 法律可执行性

对相关方(发送方、接收方、处理者)及其人员具有约束力。

2) 数据主体权利

具备明确数据保护、数据主体权利及投诉机制的条款。

3) 安全措施

  • 符合PDPA最低安全标准;
  •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

4) 数据处理者义务

  • 严格遵循数据发送方的指令处理数据;
  • 协助处理数据主体请求(如访问、删除);
  • 合同终止后返还/销毁数据(需书面确认)。

5) 数据泄露通知

  • 发现泄露后72小时内通知发送方;
  • 若接收方为控制者,需直接通知数据主体(低风险除外)。

6) 数据准确性及生命周期

  • 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且最新;
  •  规定删除/匿名化程序。

7) 法律救济

  • 确保数据主体可通过司法/行政途径获得有效救济;
  • 明确非法传输个人数据的责任。

2.3.  有限灵活性

允许非实质性修改,前提如下:

  • 不削弱保护水平;
  • 不影响数据主体权利。

07
正当依据之法定豁免

1.       适用情形

1.1.  数据跨境传输的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缺乏充分的个人数据保护标准;

1.2.  不存在约束性公司规则;

1.3.  不存在适当保护措施。

2.       合规要点

若数据跨境是出于以下目的,则可豁免上述PDPA第28条及第29条规定的合规义务:

2.1.  为符合法律规定;

2.2.  数据主体知情且同意(前提:数据主体已被告知目的地国家或国际组织缺乏充分的个人数据保护标准);

2.3.  为履行数据主体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为依数据主体请求在订立该合同前采取相关措施所必需;

2.4.  为履行数据控制者与其他主体订立的合同,且该合同履行符合数据主体利益;

2.5.  为防止或遏制对数据主体或他人的生命、身体或健康构成危险,且数据主体当时无法给予同意;或

2.6.  为执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活动所必须。


08
合规风险

根据PDPA的相关规定,数据跨境的合规风险主要如下表所示:

责任类型 相关法条 违法行为 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 第79条 未经同意或未采取保护措施传输敏感数据,且可能导致他人遭受损害、名誉受损,或使该他人受人蔑视、憎恨或羞辱。 最高6个月监禁或50万泰铢罚款,或两者并罚。
通过违法传输敏感数据的行为非法牟利。 最高1年监禁或100万泰铢罚款,或两者并罚。
民事责任 第77条 除法定原因外,数据控制者或数据处理者,在处理个人数据的过程中违反或未遵守PDPA规定,致使数据主体遭受损害。 赔偿实际损失及必要支出费用;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是否故意)。

第78条 法院可判处惩罚性赔偿(最高为实际赔偿金额的2倍);

法院将综合考虑损害严重性、违法者获利情况及补救措施等因素。

行政责任 第83条 数据控制者,未遵守PDPA第28条及第29条关于跨境数据传输的规定。 最高300万泰铢罚款。
第84条 数据控制者,未遵守关于敏感数据的跨境传输规定。 最高500万泰铢罚款。
第86条 数据处理者,未遵守跨境数据传输规定。 最高300万泰铢罚款;

数据处理者需遵循数据控制者指令,否则视为数据控制者。

第87条 数据处理者,未根据第29条规定传输敏感数据 最高500万泰铢罚款。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

泰平研究 | 泰国破产制度概述

引言

泰国《破产法》(B.E. 2483)作为处理债务危机的核心法律,通过破产清算与重整程序平衡债权人权益与债务人重生机会。法律明确自然人或法人负债超过一定金额时,可启动破产程序,并规定了从申请受理到资产处置的完整流程。

近年来,企业重整程序(การฟื้นฟูกิจการ)逐渐成为困境企业维持运营的重要工具,但小微企业与个人债务人的适用门槛过高等问题仍制约法律效能。

本文将系统梳理泰国破产法律制度的关键规则、程序要点及实践挑战,为跨境投资者与本地经营者提供实务参考。


01
法律定义与适用范围

破产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因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经法院裁定后进入法定清算程序,由破产管理人接管资产并按比例分配给债权人。根据泰国《破产法》(B.E. 2483及后续修正案),破产适用于以下情形:1. 自然人

债务总额超过100万泰铢。

2. 法人实体债务总额超过200万泰铢。

3. 特殊情形债务虽未达上述门槛,但符合《破产法》第8条规定的推定无力偿债情形(如资产被扣押、转移隐匿财产、连续两次未履行还款义务等)。


02
破产原因与推定标准

根据《破产法》第8条,以下情形可推定债务人无力偿债:

  1. 资产转移:为全体债权人利益转让财产或管理权;
  2. 欺诈行为:虚假声明或欺诈性转移财产;
  3. 逃避债务:离开住所、关闭营业场所、转移资产至境外;
  4. 司法执行 :资产已被法院扣押且无其他可执行财产;
  5. 债务人自认:向法院或债权人声明无力偿债;
  6. 债务和解失败: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提出和解请求或收到两次催债通知(间隔至少30天)。

03
破产申请与审理程序

序号 程序 内容
1 提交破产申请 债权人有权申请破产,条件包括:
A.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
B.自然人债务人欠款≥100万泰铢或法人债务人欠款≥200万泰铢(债务可确定,含即期/远期到期)
2 临时接管令 法院出具临时接管令,禁止债务人处置资产以保护债权人利益。
3 绝对接管令的裁定 法院认定符合破产条件后,将发出绝对接管令以禁止债务人处置财产及业务,接管人届时将负责管理、收回及处置债务人财产。
4 债务构成 管理人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议:
A. 是否接受债务清偿方案;
B. 是否请求法院宣告破产;
C. 财产处理方式。
5 资产清算或重组 若重组计划未获批准,法院启动破产清算程序;或依债权人会议决议启动重组程序以实现运营恢复。
6 解除破产 解除方式:
A.全额清偿债务;
B.自然人破产满三年(自破产判决日起)。

04
债务人权利与义务

1. 生活津贴申请根据《破产法》第67(1)条,债务人可申请合理生活费,标准如下:

  • 工资收入:首期金额不超过工资的70%(最低2万泰铢);
  • 奖金与分红:全额纳入破产资产;
  • 特殊情况:若债务人能证明特殊需求(如医疗支出),可申请调整额度。

2. 权利限制

  • 禁止处置资产、开设银行账户或申请贷款;
  • 出国需经法院或破产管理人书面许可;
  • 需定期提交收支报告,剩余收入须交由清算人分配。

05
债权人权利与债务清偿

1. 担保债权人

  • 可优先行使担保物权(《破产法》第95条),但需配合清算人核查资产;
  • 可申请拍卖担保物或要求债务人全额清偿剩余债务(《破产法》第96条)。

2. 担保债权人

  • 需在政府公报公告后2个月内提交债务清偿请求(《破产法》第91条);
  • 若逾期未申报,可依据不可抗力理由向法院申请补救(《破产法》第91/1条);

3. 债权人会议

  • 清算人负责召集会议,债权人按债权比例投票表决债务和解方案;
  • 若和解失败,法院将裁定破产清算。

06
破产解除与撤销

1. 自动解除

  • 自然人:破产期满3年后自动解除(《破产法》第81/1条);
  • 法人:破产期满5年后自动解除;
  • 例外:欺诈性破产或税务债务不受解除限制。

2. 提前解除

  • 债务人偿还至少50%债务,且清算人认可其诚信合作;
  • 法院可依据《破产法》第71条裁定解除破产令;

3. 撤销破产令

  • 若债务人证明其不应被宣告破产(如资产足以清偿债务);
  • 法院可依据《破产法》第135条撤销破产裁定。

07
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

1.最高法院第10781/2015号判决

被告资产已被执行令扣押且无其他财产,符合《破产法》第8(5)条推定无力偿债标准。

2.最高法院第4098/2005号判决  债务人虽负债,但有稳定收入且积极协商还款,法院认定其“不应破产”。

3.欺诈交易撤销根据《民商法典》第113-115条,清算人可申请撤销破产申请前1年内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的资产转让。


08
替代破产方案

1. 担保物赎回自抵押人可通过清算程序主张抵押物价值不超过其担保债务(《民商法典》第727/1条)。

2. 重整程序 ฟื้นฟูกิจการ (Rehabilitation)

序号 程序 内容
1 适格主体(债务人、债权人、政府部门)依《破产法》第90/3条向法院提交申请。
法院受理后2-3月内举行初审,裁定是否批准重整并选任重整计划制定人。
2 动中止令 自受理时自动生效,禁止:

A. 新诉/继续诉讼

B. 执行既有判决

C. 担保物执行

D. 破产/解散程序。

债务人受限行为:资产处分、债务清偿、新设权利负担等(正常经营除外),违者将负刑事责任。
3 权人异议程序 异议须于初审日前≥3日提交,可基于重整合法性、合理性及债务人恶意等方面进行抗辩。
法院审查标准:重整合理性与善意性,若不符即驳回申请致中止令失效。
4 债权申报 法院批准重整后,债权人须于《皇家公报》公告任命重整计划制定人后1月内提交附完整证据的债权申请。
非泰文文件需认证译本,域外文件需公证/领事认证。逾期申报者权利灭失。
5 债权确认程序 管理人可质疑债权申请,启动调查并要求补充证据。最终以管理人令形式确认有效债权额,作为债权人会议表决权计算依据。
6 重整计划表决机制 重整计划草案依第90/46条表决:

  1. 全体债权人会议双重多数(人数过半数+债权额≥2/3出席额)
  2. 分组表决
  1. 组内双重多数(人数过半数+债权额≥2/3组内出席额);
  2. 全体通过组债权总额≥总负债50%

异议债权人可于会议前≥3日提交修订意见。法院认可后计划具有强制约束力。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

泰平研究 | 泰国法下的外籍员工雇佣规范指引

引言

泰国凭借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政府支持政策及友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海内外企业的投资优选地。但由于泰国仍属发展中国家,本土技术人才储备存在缺口,企业常需引进外籍专业人员。为了平衡本地就业保护与外籍人才引进,泰国要求外籍就业必须为国家或本地居民创造价值。因此企业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避免违规处罚。


01
核心法律框架

1. 《1979年移民法案》

  • 规范外籍人士入境、居留及离境管理;
  • 合法居留权是申请工作许可的前提条件。

2. 《2017年外籍人士工作管理紧急法令》

  • 规定工作许可发放标准及就业监管;
  • 外籍员工必须持有注明工种的工作许可。

02
雇主资质要求

根据《外籍人士工作管理紧急法令》第9条及相关法规(如《2025年就业部关于外籍人士工作许可审批标准的法规》),雇主类型不同,雇佣条件各异:

序号 雇主类型 雇佣要求
1. 银行机构 无资本限制,需央行或财政部认证。
2. 政府机构 可自主决定雇佣。
3. 普通企业
  • 泰籍公司注册资本≥200万泰铢(每增加200万泰铢可增加雇拥1名外籍员工);
  • 外籍公司注册资本≥300万泰铢(每增加300万泰铢可雇1名);
  • 泰籍与外籍员工比例4:1(本条规范适用于移民局对签证申请的审批环节,不涉及工作许可证的签发程序。);
  • 提供完整公司文件(营业执照、纳税证明、雇佣合同等完整文件)。
4. 豁免情况
  • 聘用高新技术稀缺人才(泰国无法提供的);
  • 获得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优惠。

03
工作许可规定

1. 定义根据《外籍人士工作管理紧急法令》第5条:“工作”是指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政府特别豁免工种除外)。

2. 强制要求根据《外籍人士工作管理紧急法令》第8条:所有在泰外籍员工必须持有有效工作许可(无论是否收取报酬)。

3. 违规处罚(1)外籍员工

根据《外籍人士工作管理紧急法令》第101条:罚款5,000-50,000泰铢并遣返。

(2)雇主

根据《外籍人士工作管理紧急法令》第102条:

  • 初犯:罚款10,000-100,000泰铢/人;
  • 累犯:1年以下监禁 + 50,000-200,000泰铢/人罚款,或并罚3年内禁止雇佣外籍。

4. 豁免对象BOI企业、东盟互认协议(MRA)人员、Smart Visa持有者。


04
从业领域限制

1. 完全禁止领域根据2020年劳工部关于禁止外国人从事职业的公告》27类)

  • 木雕、泰式按摩、佛像制作;
  • 美容美发、街头摊贩、诉讼代理(部分仲裁案件除外);
  • 手工制伞、传统乐器制作等文化遗产类工种。

2. 附条件开放领域

  • 专业服务:会计师/工程师/建筑师(需国际认证)
  • 劳动密集型:农业/建筑业/服装加工(需特别审批)
  • 协议国劳务:销售员/普工(依据双边备忘录)

05
工作许可申请

序号 申请事项 提交材料
1. 非移民B类签证(Non-B) 在申请人国籍国的泰国使领馆提交下列材料:

  • 有效期≥6个月护照;
  • 签证申请表及证件照;
  • 财力证明(个人2万/家庭4万泰铢);
  • 雇主提供的劳工部预审文件(WP3表格);
  • 公司注册证、纳税记录、员工名册等。
2. 工作许可

(Work Permit)

公司提交材料:营业执照、增值税证明、劳动合同、完税凭证
员工提交材料:护照复印件、学历证明、体检报告、证件照
办理时效

  • 曼谷:7-10个工作日;
  • 外府:最长2个月。
3. 跟踪管理 工作许可有效期1年,需按时续签;
持证人需在90天内申请1年期居留签证。

06
特殊政策通道

1. BOI优惠政策

  • 豁免员工比例限制;
  • 工作许可与签证一站式办理;
  • 签证最长可延至2年;
  • 允许内部岗位调整。

2. 东部经济走廊(EEC)

  • Smart Visa:最长4年居留且免工作许可;
  • 快速审批通道;
  • 配偶可合法就业。

3. 美泰友好条约

  • 允许美资企业100%控股;
  • 豁免最低资本要求;
  • 简化工作许可流程。

参考资料

  • 《1979年移民法案》(最新修订)
  • 《2017年外籍工作者管理紧急法令》
  • 劳工部《外籍人士禁止从业目录》
  • 就业部《外籍劳工工作许可审批标准(2025年)》
  • 移民局242/2023号临时居留许可令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

Foreign Employment in Thailand

Thailand is the land of opportunities for both onshore and offshore entrepreneurs because it is full of incentives and profit, including appropriate work wages,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arm welcome from the locals, but the opportunities always come with challenges.

Since Thailand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still lacks some technologies or innovations, sometimes the local employment cannot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entrepreneur, or some positions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specialist from the headquarters; hereby the entrepreneur,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are onshore or offshore, needs to employ the foreigner.

Like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Thailand also has the regulation, proceeding, and sanction to protect and retail jobs for the locals and will accept foreign employment as necessary if such employment can provide useful things to Thailand or the locals. Like the foregoing mentioned, the entrepreneur need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know the regulations and proceedings for avoiding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anctions that do not follow the procedure.

Key Legal Framework

The foreign employment in Thailand is primarily governed by two key legal instruments: The Immigration Act 1979 (B.E. 2522)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mmigration Act”) and the Foreigners’ Working Management Emergency Decree, 2017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relevant Royal Decrees, Ministerial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regulations.

The Immigration Act governs the entry, stay, and departure of foreigners in Thail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migration Act, foreigners must obtain the necessary approvals to lawfully enter, reside in, and leave the country. This means that the Immigration Act grants foreigners the legal right to residence in Thailand.

Meanwhile, the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governs the employment of foreigners in Thailand. Foreigners who wish to work in Thailand must obtain a work permit, which specifies the type of work they are permitted to perform. In this regard, the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grants foreigners the legal right to work in Thailand.

Lawful work requires first securing residence under the Immigration Act, followed by a work permit under the Work Permit Decree. These two laws are closely related. Foreigners who wish to work in Thailand must first obtain the right of residence under the Immigration Act. Only after securing lawful residence can apply for a work permit under the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thereby obtaining the legal right to work in Thailand.

The Immigration Bureau i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ng immigration and residence matters, as authorized by the Immigration Act. Meanwhile, the employment of foreigners in Thailand is supervised under the authority granted by the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Together with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ese two frameworks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regulating foreigners who seek to work in Thailand.

Employer Requirements

First, the entrepreneurs need to follow section 9 of the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relevant Royal Decrees, Ministerial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regulations.

Referred to the Regul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on Criteria for Considering Work Permit Approval for Foreigners 2025 (B.E. 2568) and its Amendments.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onditions will b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who the employer is, such as the bank, which can hire the foreigners without capital or ratio restrictions but needs to have a certificate from the Bank of Thailand or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r the government agent that can hire whoever they want.

In most cases, the employer is a juristic person registered or incorporated under Thai law, regardless of nationality. Such employers must meet these conditions in order to hire foreigners:

  • Maintain a minimum registered capital of THB 2 million. For every additional THB 2 million, one foreign worker may be hired;
  • For offshore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ailand: Bring in a minimum of THB 3 million from abroad. For every additional THB 3 million, one foreign worker may be hired;
  • The company must maintain a ratio of four Thai employees for every one foreign employee ; and
  • Supporting documents from the employer such as the company affidavit, VAT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employment certificate,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must be properly organized and complete when applying for a Work Permit.

These conditions may be exceptions depending on situations of the employer that may meet some special criteria, such as hiring the high skill level that the Thai cannot do; that person’s work will be an exception, or the employers get investment promotion from BOI.

Work Permit Requirements

After the employers prepare themselves to meet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onditions or maybe enjoy the privileges given by the BOI or international treaties or any other cases, then looking for an appropriate candidate to join the employers’ team is the next proceeding.

Before beginning the search for the right candidate, employers should first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a work and work permit—an essential factor that can ultimately determine whether a foreign applicant can be legally employed.

Section 5, Working of Foreign Decree defines “work” as any activity involving physical or intellectual effort for profit or benefit, excluding jobs specified in Ministerial notifications.

All foreigners working in Thailand must hold a valid work permit (Section 8), regardless of payment status. This section clearly states that foreigners are prohibited from being employed in Thailand unless they possess a valid work permit; therefore, obtaining a work permit is mandatory for all foreigner who wish to work in the country.

In the event of a breach of this law, the offender will receive a criminal sanction.

1) Foreign employees

• Fines (THB 5k–50k) + deportation.

2) Employers

• First offense—fines (10k–100k/worker);
• Recidivism—imprisonment (up to 1 year) + fines (50k–200k/worker) ;or
• both fined and imprisoned, and hiring ban (prohibited from employing the foreigner for 3 years ).

Exemptions include BOI-promoted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treaties/MOUs (e.g., ASEAN MRAs), and Smart Visa holders.

Prohibited Occupations

Pursuant to the Ministry of Labor Notification B.E. 2563 (2020), certain jobs are restricted. The following is the list of occupations that are prohibited for foreigners:

1. Fully Prohibited Jobs (No Exceptions)

These occupations are strictly reserved for Thai nationals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and loc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1) Wood carving
(2) Driving motor vehicles or non-mechanized vehicles in the country (except international airline pilots or forklift operators)
(3) Auctioneering
(4) Gem or precious stone cutting and polishing
(5) Hair cutting, perming, or beauty services
(6) Hand weaving
(7) Mat weaving or making products from reed, rattan, hemp, straw, bamboo, bamboo pulp, grasses, feathers, coconut stalks, fibers, wires, or other materials
(8) Handmade mulberry paper making
(9) Lacquerware making
(10) Thai musical instrument making
(11) Nielloware making
(12) Gold, silver, or niello ornament making
(13) Stone-inlay making
(14) Thai doll making
(15) Alms bowl making
(16) Handmade silk product making
(17) Buddha image making
(18) Paper or fabric umbrella making
(19) Brokerage or agency work (except international trade or investment)
(20) Thai traditional massage
(21) Hand-rolled cigarette making
(22) Tour guide or tour conductor
(23) Hawking or street vending
(24) Manual Thai typesetting
(25) Silk reeling or twisting by hand
(26) Clerical or secretarial work
(27) Legal or litigation services (except the following): (a) Acting as arbitrator (b) Providing assistance or representation in arbitration cases where the governing law is not Thai law

2. Conditionally Restricted Jobs

Foreigners may access these roles only under specific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r certifications:

1) Professional Services Requiring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a. Accounting: Controlling, auditing, performing, or providing accounting services is prohibited, except:

• Occasional internal audits
• Accounting work unde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r obligations with certification by a professional council

b. Civil Engineering: Involving consulting, project planning, design, calculatio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r production, review, system arrangement, research, or testing, except:

• ASEAN MRA-compliant licensed professionals.
• Engineers licensed under Thai engineering law and authorized under related agreements.

c. Architecture: Involving project study, design,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or supervision, inspection, or consulting, except:

• ASEAN MRA-compliant licensed professionals.
• Architects licensed under Thai architecture law and authorized under related agreements

2) Labor-Intensive Jobs (Employer-Specific Authorization)

a.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Forestry, or Fishery
b. Bricklaying, Carpentry, 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c. Mattress or Quilted Blanket Making
d. Knife Making
e. Shoemaking
f. Hat Making
g. Garment Design and Tailoring
h. Pottery or Ceramic Ware Making

3) MOU-Governed Jobs (Labor-Sending Country Agreements)

a. Laborer
b. Front-shop Salesperson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Process

Once the employer identifies the ideal foreign candidate, the next crucial step is to initiate the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process by following the appropriate procedures:

1. Non-Immigrant B Visa Application

Foreign nationals seeking employment in Thailand must first obtain a Non-Immigrant B Visa (commonly known as the Business Visa). This is the most widely issued type of visa for foreigners working in Thailand, whether as employees or business operators. The application should typically be made from the applicant’s home country and, once approved, grants an initial stay of 90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employer must secure a work permit on behalf of the foreigner. Upon successful issuance of the work permit, the individual becomes eligible to apply—while in Thailand—for a one-year extension of the Non-Immigrant B Visa, with the support of their sponsoring company. This visa should be applied by the foreign applicant at Thai Consulate in origin country by providing these documents:

a. Passport or travel document with validity of not less than 6 months;
b. Completed visa application form;
c. Recent passport-sized photograph (4 x 6 cm) of the applicant taken within the past 6 months;
d. Evidence of adequate finance (20,000 Baht per person and 40,000 Baht per family);
e. Letter of approval from the Ministry of Labor, to obtain this letter, the applicant’s prospective employer in Thailand is required to submit Form WP3 at the Office of Foreign Worker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Ministry of Labor;
f. Copy of Work Permit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Labor and foreign employee income tax or Por Ngor Dor 91 (only in the case where applicant has previously worked in Thailand);
g. Corporate documents of hiring company in Thailand such as:

i. business registration and business license
ii. list of shareholders
iii. company profile
iv. details of business operation
v. list of foreign workers stating names, nationalities and positions
vi. map indicating location of the company
vii. balance sheet, statement of Income Tax and Business Tax (Por Ngor Dor 50 and Por Ngor Dor 30 of the latest year)
viii. value-added tax registration (Por Por 20).

h. Document indicating 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for tourism business only), or document indicating export transactions issued by banks (for export business only).

2.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The employer is responsible for submitting the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which can be initiated either before or after the foreign employee enters Thailand. However, the employee must be physically present in Thailand at the time of work permit collection.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the required documents, categorized by those to be provided by the company and the foreign individual:
i. Documents from Company:

i.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Form
ii. Company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and list of shareholders
iii. VAT certificate and filings
iv. Social security payment forms
v. Corporate income tax filings
vi. Employment contrac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the foreign individual

j. Documents from Foreign Employee:

i. Original passport and copies of Non-immigrant visa page, latest entry page, and biodata page
ii. Copies of work experience certificates from previous employers
iii. Copies of educational certificates or degrees
iv. Recently issued medical certificate Three 3×4 cm photos taken within 6 months
v. Other relevant certificates and licenses

All copies of original documents must be signed for certification. Additionally, documents issued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may require translation into Thai. To avoid delay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prepare and organize all required documents in advance.

3. Processing Time

Once all required application documents have been submitted, the foreign applicant will receive a notification slip indicating the scheduled date for work permit collection. On the designated day, the applicant must be present in person with the original passport to receive the work permit stamp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In Bangkok, the processing time typically ranges from 7 to 10 business days. However, applications submitted in provinces such as Phuket may take up to two months.

4. Post-Issuance Steps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a standard work permit is initially valid for a maximum of one year and must be renewed upon expiration.
After the work permit is issued, the foreign employee must proceed to extend their Non-Immigrant B Visa from 90 days to at least one yea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sponsoring company.

Special Cases

Like foregoing mentioned, the regulations always come up with the exception or some privileges that the Entitled person may be enjoy it as Borad of investment (BOI) promotion, 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Treaty of Amity The following are the privileges and benefits provided under these provisions:

(1) BOI Promotions

Foreign nationals employed by BOI-promoted companies are entitled to several work permit and visa privileges, including:

a. Exemption from the standard Thai-to-foreign employee ratio – No requirement to employ four Thai nationals for every foreign employee.
b. Facilitated employment of foreign skilled workers and experts – Simplified procedures for obtaining work authorization in Thailand.
c. Access to the BOI One-Stop Service Center – Streamlined processing of work permits and visas through a centralized facility.
d. Extended visa validity – Visas may be issued for up to two years or mor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renewal.
e. Flexibility in employment – Foreign employees may change positions or employers within BOI-promoted companies without the need to cancel their existing work permits.

(2) EEC (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incentives

The EEC offers enhanced privileges for investors and skilled foreign professionals in targeted industries, including:
a. Smart Visa Program, which enables eligible professionals, investors, executives, and startup entrepreneurs to live and work in Thailand for up to four years without the need for a work permit.
b. Expedited visa and work permit processing – Fast-track services available through the EEC Development Center.
c. Work permit exemption – Certain categories under the Smart Visa program are not required to obtain a separate work permit.
d. Dependent privileges – Spouses and children of Smart Visa holders are permitted to reside in Thailand, with spouses also eligible to work.

(3) U.S.-Thailand Treaty of Amity

The U.S.-Thailan Treaty of Amity grants specific privileges to American companies and their employees, including:
a. 100% foreign ownership – U.S. citizens may wholly own a business in Thailand, with exemption from most restrictions under the Foreign Business Act.
b. Streamlined work permit and visa process – U.S. nationals employed by Treaty of Amity-certified companies benefit from facilitated immigration procedures.
c. No additional capital requirements – Qualifying companies are not subject to minimum capital thresholds beyond what is necessary for normal business operations.

Source of Information

Immigration Act 1979 (พระราชบัญญัติคนเข้าเมือง พ.ศ. 2522)

The Foreigners’ Working Management Emergency Decree, 2017 and its amendment (พระราชกำหนดการบริหารจัดการทำงานของคนต่างด้าว พ.ศ. 2560 และที่แก้ไขเพิ่มเติม)

the Ministry of Labor Notification re: Prohibited Occupations for the Foreigners (ประกาศกระทรวงแรงงาน เรื่อง กำหนดงานที่ห้ามคนต่างด้าวทำ)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Regulations on Criteria for Consideration of Permission for Foreign Workers to Work 2025 (ระเบียบกรมการจัดหางานว่าด้วยหลักเกณฑ์การพิจารณาอนุญาตให้คนต่างด้าวทำงาน พ.ศ. 2568)

Non-Immigrant Visa B (for Business and Work), Public services information from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mmigration Bureau Order No. 242/2023 on granting permission for foreigners to temporarily stay in the Kingdom (คำสั่งสำนักงานตรวจคนเข้าเมือง ที่ 242/2566 เรื่อง การอนุญาตให้คนต่างด้าวอยู่ใน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เป็นการชั่วคราว)

泰平研究 | 泰国拟放宽外资限制:Nominee(代持)相关制度解析与修法前沿

引言

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投资目的地,泰国通过多项法律对外资进入本土市场设置了限制,其中以国籍要求和股东比例为核心审查要素。例如,《2008年旅游业务和导游法》第16条和第17条规定:自然人经营者必须具有泰国国籍,法人实体则需由泰国籍股东持有至少51%的股份,方可申请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样,《1999年外商经营法》(“《外商经营法》”)也严格限制了外资进入特定行业。为规避此类限制,部分外国投资者通过“代持股份”(Nominee Shares),安排泰国自然人或法人名义上持有股权。此类行为虽在商业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本质上属于违法行为,且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处罚。

本文拟从法律定义、违法认定、处罚措施、典型案例及合规建议等角度,全面解析泰国代持股份制度的法律框架与实务风险,并结合最新修法动态,提出专业建议。


01
法律定义与适用场景

1.     界定

根据泰国皇家学院(ราชบัณฑิตยสถาน)官方释义,“代持”(Nominee)在法律语境下可涵盖:

  • 被任命者(ผู้ได้รับแต่งตั้ง):依法受托担任特定职位或角色的自然人;
  • 被提名候选人(ผู้ได้รับเสนอชื่อให้เลือก):被推荐为选举或选拔候选人的个体;或
  • 被指定代理(ผู้ได้รับแต่งตั้งให้ทำการแทน):被授权代表他人行事的代理人。

2.     适用场景与法律冲突

  • 外资限制行业:如自然资源、电信、旅游、土地等,详见《外商经营法》附录1-3。
  • 土地所有权:根据《土地法典》第97条,外国人不能直接或间接持有土地,其若通过泰国代持人持有土地,即属违法。
  • 公司控制权:外资超过49%上限时,常见“泰籍股东名义持股”的安排,但此行为易被认定为规避法规。

02
代持违法性认定要件

根据《外商经营法》第35条及第36条的立法精神,可将违法认定的要件概括如下:

  1. 主观故意:代持人明知其行为旨在规避法律限制。
  2. 客观行为:存在代持协议或事实上的控制关系(如资金流向、管理权归属)。
  3. 结果要件:导致外资实际控股或从事限制行业。

03
代持之法律责任

1. 刑事处罚

(1)监禁

最高3年(《外商经营法》第36条)。

(2)罚款

  • 初犯:10万至100万泰铢;
  • 持续违法:每日追加1万泰铢罚款。

(3)没收资产代持股份、非法所得及关联资产可能被没收。

2. 行政处罚

(1)吊销执照:涉及外资限制行业的公司,其经营许可将被撤销。例如,根据《2008年旅游业务和导游法》第46条,若持牌人泰籍股东持股未达51%,注册官可吊销其许可证;

(2)黑名单制度:代持人及涉事企业可能被列入商业黑名单(Black List),禁止未来参与特定行业。

3. 民事风险

(1)合同无效:代持协议因违法而无效,外国投资者无法主张权益(具体需视协议条款及双方约定而定)。

(2) 连带责任:代持人可能需对公司的债务或违法行为承担个人责任。(需判断其是否为授权董事。若非授权董事,责任由其个人承担。股东通常不对公司债务负责,除非存在法定情形如“刺破公司面纱”)。


04
典型案例与监管实务

1. 旅游业代持案

某外资旅行社通过泰籍自然人名义持股50%+1股,实质控制经营决策。旅游局调查后认定代持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并移交刑事立案。

2. 地产代持纠纷

外资通过泰籍中介代持土地,土地局例行稽查时发现代持协议,即依《土地法典》第97条没收土地并对中介及外资方提起刑事公诉。

3. 商务部专项稽查

2024年商务部对全国49%持股企业开展甄别,筛查出439家高风险企业,已移交DSI(特别调查局)进一步调查并同步吊销营业执照。


05
修法沿革与最新动态

1. 1999年立法背景

1999年颁布《外商经营法》,取代1972年及其后多次修正的旧命令,确立行业限制与外资持股上限。

2. 修法动因

法律发展委员会指出,实施逾25年后,现行法对创新型与科技型企业过度保护本土,阻碍新兴产业发展,亟需调整外资准入及持股比例。

3. 修法动态

3.1. 2024年5月24日研讨会

泰国律师协会与泰中新闻协会联合研讨“揭开提名渠道关闭问题”,专家建议强化UBO(实际受益人)信息披露、加大执法及跨部门协作。

3.2.2025年4月22日内阁原则同意

内阁原则通过责成商务部紧急审议并修改《外商经营法》,旨在:

  • 调整外资行业分类,优化持股比例限制;
  • 引入分行业、分阶段放宽外资比例的弹性机制;
  • 强化UBO登记与审查制度。

 

3.3. 下一阶段,商务部将公开征求意见,整合法规草案后提交国会审议。


06
合规建议

在泰国市场,合规不等于牺牲灵活性。以下实用建议旨在帮助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运营效率:

1. 善用BOI优惠

对于高科技、创新型项目,申请BOI待遇可享受100%外资持股、企业所得税减免与进口关税优惠,避免《外商经营法》对传统行业持股上限的制约。

2. 透明披露最终受益人(UBO

定期核对并更新UBO信息,确保公司章程及工商登记与反洗钱申报一致,减少因资料缺失而被要求补正或处罚的可能。

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建议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差异化投票权或董事会席位保障机制,以平衡投资人和管理团队的权利,提升决策效率与稳定性。

4. 拒绝名义持股安排

对任何“空白授权书”或“代持协议”保持高度警惕,并鼓励合作方通过增资扩股、股权收购或合法合资等正规渠道解决股权结构需求。

5. 实时跟踪修法动态

指定专人或法律顾问,关注商务部、BOI及国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及立法进程,提前评估新规对行业准入、持股比例及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

6. 主动沟通监管机构

在公司设立、增资或重大变更前,与商务发展部、BOI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预先咨询,获取口头或书面指导,避免后续因政策理解偏差产生合规风险。

泰平研究 | 泰国反洗钱制度概述ANTI-MONEY LAUNDERING

引言


洗钱是指存储、隐匿、转移、转换违法犯罪所得或与犯罪行为相关的资金及其他财产利益或改变其形式,从而合法利用这些资金或财产利益的行为。

泰国主要根据《1999年反洗钱法》及其修正案(“《反洗钱法》”)的规定,并通过反洗钱办公室的监管,打击洗钱相关犯罪活动。


01
法律框架

泰国的反洗钱制度主要由以下法律构成:

1.《反洗钱法》(1999)及其修正案Anti-Money Laundering Act, B.E. 2542

  1. 主体法规,确立了洗钱犯罪定义、上游犯罪(predicate offences)、报告义务等制度;
  2. 曾多次修订以符合国际标准,最新修订强化了金融科技、电子支付等方面的监管。

2.《反恐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融资法案》(2016)Counter-Terrorism and Proliferation of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Financing Act B.E. 2559 

  1. 主要规范对恐怖组织及其资金支持的打击;
  2. 与反洗钱法共同构建风险基础监管框架。

3. 其他相关部门法规

  1. 刑法、海关法、赌博法、反海盗法、证券与交易法、期货合约法、武器管制法等涉及上游犯罪的规定。
  2. 与程序法配合,用于资产冻结、没收和国际司法协助。

02
主要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 职责&
反洗钱办公室

(Anti-Money Laundering Office, AMLO)

  1. 制定监管和审查交易报告责任人的措施和指导方针,以符合《反洗钱法》的规定;
  2. 监管、审查、追踪并评估交易报告责任人对《反洗钱法》的合规情况;
  3. 处理交易报告的接收和反馈工作,并提高交易报告责任人对《反洗钱法》的认知和理解,以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
  4. 调查并收集证据,以对未履行交易报告义务的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反洗钱办公室在怀疑有违法行为的情况下,有权追踪、监督、阻止交易或扣押、冻结资产以进行调查,并可以通过特别调查方法进行案件调查;
  5. 评估与洗钱、恐怖融资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相关的风险,涵盖交易报告责任人、部分豁免报告义务的政府机构及特定行业;
  6. 与相关机构协同合作或支持其工作,或根据总理的指示执行特定任务。
泰国中央银行

(Bank of Thailand)

  1. 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确保其落实反洗钱/反恐怖融资(AML/CFT)政策;
  2. 指导金融机构建立KYC(了解你的客户)与CDD(客户尽职调查)机制。
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对行业内的AML/CFT行为进行监管。

03
上游犯罪

根据泰国《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构成洗钱行为应当以上游犯罪的存在为前提。根据该法,上游犯罪是指先前发生的,且为后续洗钱行为提供资金或财产的犯罪。

应注意,若某一行为发生在泰国境内即构成上游犯罪的,即使其发生在泰国境外,也构成《反洗钱法》定义的上游犯罪。

《反洗钱法》项下的上游犯罪主要如下:

序号 上游犯罪类型
1. 毒品犯罪
2. 人口贩卖
3. 诈骗
4. 涉及侵占、欺诈、针对财产的暴力行为,或依照金融业务法、证券交易法实施的不诚信行为
5. 渎职或贪污腐败
6. 敲诈勒索
7. 走私
8. 恐怖主义犯罪
9. 违反《赌博法》的赌博行为
10. 有组织犯罪或集团犯罪
11. 掩饰赃物罪
12. 带有商业经营性质的伪造或变造货币、印章、印花或票据
13. 假冒商品或侵犯知识产权
14. 常规性或商业性的伪造权利凭证、电子卡片或护照
15. 带有商业经营性质的非法使用、持有、占有或开发自然资源
16. 故意杀人或重伤害
17. 为获取利益或谈判利益而实施的非法限制或拘禁他人自由
18. 具有经常性的盗窃、勒索、敲诈、抢劫、结伙抢劫、欺诈或侵占
19. 海盗行为
20. 不公平证券交易行为、不公平期货交易行为、影响期货交易价格的不公平行为或使用内幕信息的行为
21. 涉及武器、弹药、爆炸物、烟火及等同武器的相关犯罪,仅限于武器、弹药及爆炸物的交易行为;以及依据《武器管制法》的犯罪,仅限于为实施恐怖主义、战斗或战争目的进行的军火交易行为

04
交易报告&客户尽调

《反洗钱法》设定了相关义务主体应遵循的交易报告与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该制度构建了一个风险导向(Risk-Based Approach)的AML框架,使AMLO能够及时掌握可疑交易信息,从而进行资产冻结、司法追诉或国际合作。

序号 事项 详情
1. 报告主体 金融机构(Section 13
地政办公室(登记不动产)(Section 15
海关官员(涉及跨境携带现金)(Section 15/1
特定行业从业者(包括投资顾问、珠宝与贵金属从业者、房地产经纪人、古董拍卖交易从业者、汽车销售商、电子支付从业者等)(Section 16
2. 报告交易类型 大额现金交易(CTR)

  • 超过部门规章(Ministerial Regulation)所规定的数额;
  • 金额标准由政府设定(如200万泰铢以上)。
高价值资产交易

  • 涉及资产价值超过规定阈值;
  • 购买高价不动产。
可疑交易(STR)—核心报告类型

  • 无论金额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 包括交易行为、结构、资金来源或用途等异常迹象。
3. 客户识别与尽职调查

KYC / CDD

依据 Section 20 与 20/1

  • 金融机构和专业机构须出台规制洗钱行为的“客户接受政策”与“风险管理政策”;
  • 所有客户在首次交易前必须完成身份识别;
  • 对客户进行定期审查,直至账户关闭或服务关系终止。
当无法完成客户尽职调查时(Section 21/2):

  • 应立即向AMLO报告;
  • 若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犯罪或上游犯罪,AMLO有权冻结交易最长10个工作日。
4. 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 如有证据表明基金会、协会或非营利组织涉嫌从事与资助恐怖主义有关的交易Section 16/1

  • AMLO经交易委员会批准,有权发出书面命令,要求该基金会、协会或非营利组织作出解释;或在规定期限内暂时冻结此类交易。
  • 迫切且必要情况下,秘书长或秘书长书面指定的主管官员可以进入基金会、协会或非营利组织的场所进行必要检查。
5. 例外与豁免情形 任何可豁免报告义务的交易类型应由部门规章予以明确Section 18)。

05
刑罚

《反洗钱法》主要通过以下刑罚措施打击洗钱犯罪:

条款 处罚对象 处罚行为 法律责任
60 自然人 实施洗钱行为 1-10年监禁;或

2万-20万泰铢罚金;或

两者并罚。

61 法人 法人实施《反洗钱法》第5、7、8、9条所列洗钱行为 罚金20万-100万泰铢。
董事、经理或者相关责任人(能够证明未参与洗钱犯罪的人除外) 同上 1-10年监禁;或

2万-20万泰铢罚金;或

两者并罚。

62 任何个人或实体(违反核心条款或行政命令的主体) 违反《反洗钱法》第13条、14条、16条、20条等条款项下的法定义务 最高100万泰铢罚金,并可最多按日加罚1万泰铢直至改正。
具有报告义务的金融机构及特定行业从业者 违反《反洗钱法》第21条规定的报告、客户识别、客户尽调等义务 最高罚金50万泰铢。
63 任何个人(包括自然人及可能涵盖的法人实体) 提交报告或通知时:
1. 作出虚假事实陈述;
2. 隐瞒应当向主管官员披露的事实。
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5万至50万泰铢罚款;或

两者并罚

64 被调查人或相关人 拒绝配合调查、阻碍、泄密 不超过1年监禁;或

不超2万泰铢罚金;或

两者并罚。

61/1 政治人物:总理、部长或其他担任政治职务者 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出于以下目的指令或命令他人:

1.审查交易或资产;

2.限制交易、扣押资产;

3.其他基于本法的执法行为;

动机要求:迫害他人、政治目的、恶意

3-30年监禁;或

6万-60万泰铢罚金;或

两者并罚。

执行人员:交易委员会成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主管官员 明知指令非法仍执行上述命令
61/2 1.秘书长(卸任后违规任职者);

2.任何违反第45/1条的个人或实体(如企业、中介机构等)。

违反第45/1条规定(如秘书长离职后两年内违规任职于报告实体) 罚金为年收入的3-6倍,不得低于50万泰铢。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

泰平研究 | 泰国担保制度概述之质押(pledge)与典当(pawn)

引言

质押จำนำ典当โรงจำนำ作为泰国法下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的担保制度,长期以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灵活且高效的融资渠道。质押以动产为主要担保标的,通过转移财产占有确保债权安全,而典当行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为规范的小额短期融资模式,为个人和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这两种制度在泰国融资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满足短期资金需求、促进资产流动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质押制度的核心在于其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出质人通过将动产(如珠宝、设备等)交付给质权人,即可快速获得融资,无需复杂的法律程序。这一特点使得质押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首选方式。典当行则进一步简化了这一流程,为个人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并通过明确的利率和期限规则,保障交易的公平性与透明度。此外,典当行在保管质押物方面的专业能力,也为出质人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尽管质押和典当制度在实践中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但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融资选择,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正规金融渠道的压力,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01
法律框架

泰国通过《民商法典》与《典当行法》(1962年)构建了质押与典当的二元制度,其核心差异体现在:

事项 质押 典当
主体资格 民事主体均可设立。《民商法典》第747条 须取得商务部许可证,禁止自然人经营典当业务。《典当行法》第8条
标的物范围 允许权利质押(如汇票、股票),但须遵循权利凭证交付规则。(注:根据《商业担保法》第8条,已明确将“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纳入商业担保范围。)
《民商法典》第730-753条
接受有形且无需实名注册绑定的动产质押。
允许第三方保管质押物。
《民商法典》第749条
单笔质押金额≤10万泰铢。
《典当行法》第4条
利率与费用限制 允许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约定利息。《民商法典》第7条&第654条 本金≤2,000泰铢,月息2%,超限部分月息1.25%。
不收取手续费、保管费等除利息外的其他费用。
《典当行法》第17条

02
权利质押

《民商法典》第754条明确允许以附书面凭证的权利作为质押标的,但需满足双重要件:

  1. 形式要件:权利凭证需交付质权人(如股票登记簿、债券证书)
  2. 通知要件:书面通知质押人(如汇票付款人)

典当行因受《典当行法》第4条限制,不得接受权利质押。民事主体若未满足上述要件,权利质押无效(《民商法典》第750条)。


03
权利实现

泰国法严格区分质押与典当的处置规则:

事项 质押 典当
适用法律 《民商法典》 《典当行法》
处置前提 债务到期未履行(第764条) 到期未赎回+连续4个月未支付利息 +30日公告期(第25条)
处置方式 公开拍卖(第764条) 公告期满直接取得所有权
差额追偿 可追偿不足部分(第767条) 视为债务消灭(司法实践惯例)
流质禁止 约定绝当物归属无效ไม่สมบูรณ์(第756条) 允许自动转移所有权(第25条)

04
实务要点

  1. 权利质押的合规路径A. 非典当业务中,需同步完成凭证交付+债务人通知(《民商法典》第750条);B. 汇票质押须在票据注明质押事项(《民商法典》第751条)
  2. 典当行的特殊义务(1)保管责任:典当行须履行高于普通质权人的保管义务。a.  采用监管委员会制定的专业保管标准;b.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转移质押物存放地点。(2)信息披露:营业场所须公示利率牌(《典当行法》第16条)
  3. 涉外交易注意事项
    • 跨境典当需确认质押物来源合法性;(《典当行法》第19条排除赃物质押)
    • 涉及未成年人财产需取得监护人书面同意。(《典当行法》第18(2)条)

05
中泰比较

制度要素 泰国法 中国法
权利质押 仅限民事主体(《民商法典》第754条) 典当行可质押财产权利(《典当管理办法》第25条)
绝当物处置 公告期满自动转移所有权(《典当行法》第25条) 需协议折价或拍卖(《典当管理办法》第43条)
利率管制 分层固定利(2%/1.25%)(《典当行法》第17条) 4倍LPR浮动上限(《民法典》第680条)

06
结语

泰国通过《典当行法》实现对典当的特别规制,其绝当物自动转移制度体现商事效率,而《民商法典》第754条为民事权利质押提供法律基础。外资企业在泰进行融资时,应注意区分质押与典当的适用边界,尤其注意权利质押的合规要件与典当行利率限制。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

泰平研究 | 泰国担保制度概述之抵押(Mortgage)

引言


抵押权是泰国《民商法典》规定的核心担保物权之一,在债务履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质押相比,抵押权的设立无需转移担保财产的占有,使得抵押人在担保期间仍能充分实现抵押财产的经济价值,极大提高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本文拟从抵押权的定义、抵押财产的范围、抵押权的实现等不同角度,简要介绍泰国法下的这一担保制度。


01
抵押之定义

根据泰国《民商法典》第702条的规定,抵押是指抵押人将其财产登记在抵押权人名下,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且抵押人无需将抵押物实际交付给抵押权人。

可抵押的财产分为两类:

1. 不动产

a. 有地契/无地契的土地;
b. 房屋或其他建筑物。

2. 动产

a. 役用动物(指用于运输、耕作或劳作的动物,如大象、马、牛、骡、驴);
b. 船舶(帆船载重6吨及以上,机动船载重5吨及以上);
c. 机械;
d. 水上房屋。


02
基本规则

  1. 抵押人必须是抵押财产的所有权人;
  2. 抵押合同需书面签订并登记,需包含双方信息、财产详情、债务条款等;
  3. 必须向法定机构登记,例如:
  • 土地抵押在土地局登记;
  • 动物抵押在当地的县区办事处登记;
  • 船只抵押在海事局或海事分支机构登记;
  • 机器设备抵押在工业部或省工业办公室登记。

03
抵押权之实现

  1. 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物优先受偿:根据《民商法典》第730条和第731条规定,同一财产可以抵押给多个抵押权人,登记在先的抵押权人优先就抵押财产受偿。
  2. 抵押权的实现方式(1)拍卖抵押物根据《民商法典》第728条第1款的规定,在执行抵押时,抵押权人必须先向债务人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清偿债务,该期限不得少于债务人收到通知之日起的六十(60)天。如果债务人忽视且未按通知履行义务,抵押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裁定查封、扣押抵押财产并进行公开拍卖。

    (2)取得抵押物所有权

    根据《民商法典》第711条,双方可以在债务到期后约定将抵押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抵押权人。但在债务到期前约定“若不偿还债务,抵押权人直接取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或对抵押财产进行其他处置的条款(不符合有关强制执行抵押的规定),则此类约定被视为无效。

    此外,根据《民商法典》第729条规定,在依据第728条强制执行抵押时,如果同一财产上没有其他已登记的抵押权或其他优先权,抵押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直接获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而不进行公开拍卖,但需符合以下条件:(1)债务人已经连续五年未支付利息;(2)抵押权人须向法院证明,抵押财产的价值低于尚未偿还的债务金额。

3.《民商法典》第733条规定,若拍卖抵押物所得净额低于债务金额,债务人无需补足差额。尽管存在前述规定,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双方仍可以另行达成约定,要求债务人补足差额。

4. 抵押债务全部清偿后,仍存在剩余款项的,需就剩余部分返还抵押人。


04
涉外抵押

1.外国人作为抵押权人

泰国法律未禁止外国人接受抵押。例如,外国人可接受土地抵押(因抵押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但若将附有抵押权的土地进行出售,可能因抵押登记影响售价,但交易价格仍以买卖双方协商决定。

若抵押人违约,抵押权人可以对抵押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在土地作为抵押物的情况下,若抵押权人为外国人,则必须遵守《民商法典》第728条的规定,即抵押权人须在60天内向抵押人发出催告通知,要求清偿债务。如果抵押人仍未清偿,抵押权人需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查封财产并强制执行,通过拍卖将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

2. 外国人作为抵押人

外国人通常不可持有泰国土地。对于其他类型的财产抵押,例如建筑物或非土地类财产(如公寓),外籍人士可正常设立抵押,但必须了解相关条款和条件,以确保符合法律规定。


05
共同抵押

1. 概念

共同抵押是指抵押两人及以上共同所有的财产。共同抵押人仍保有该财产的所有权,且无需交付给抵押权人,但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违约时抵押权人可拍卖财产。

2. 共同抵押权设立

两人及以上共同接受抵押的,需书面约定抵押权系按比例分配或者共同享有,并登记生效。同时,共同抵押需明确各抵押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版权声明】

泰平国际律师事务所(TP & ASSOCIATES)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本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复制本文任何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得转载、引用或篡改本文。